首先這些軸承都是軸承鋼材質(zhì)的
軸承鋼具有高的硬度、抗拉強度、接觸疲勞強度和耐磨性,相當?shù)捻g性,滿足在一定條件下對耐蝕性和耐高溫性能的要求。
高碳鉻軸承鋼含碳量高(0.95-1.05%),淬火后可獲得高且均勻的硬度,疲勞壽命長,缺點是耐大載荷沖擊韌性稍差。高碳鉻軸承鋼主要用作一般使用條件下滾動軸承的套圈和滾動體。滲碳軸承鋼含碳量低(不大于0.23%),經(jīng)滲碳后,表面硬度提高,而心部仍具有良好的韌性,能承受較大沖擊載荷。主要用于制作大型機械內(nèi)受沖擊載荷較大的軸承。高碳鉻不銹軸承鋼含碳量高(0.90-1.05%),因而在獲得高硬度的同時具有足夠的耐蝕性,主要用于制作處于惡劣的腐蝕條件下工作的軸承。高溫軸承鋼的硬度高,且在高達430oC的工作溫度下仍可保持相當高的硬度,高溫強度好,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,加工性能較好,主要用于制作高溫發(fā)動機軸承。
軸承所用 軸承鋼 GCr15 套圈與滾子淬火后硬度:HRC 61-65
參照標準 滾動軸承 通用技術(shù)規(guī)則 GB307.3
軸承所用 軸承鋼 GCr15 套圈與滾子淬火后硬度:HRC 61-65
參照標準 滾動軸承 通用技術(shù)規(guī)則 GB307.3
軸承所用 軸承鋼 GCr15 套圈與滾子淬火后硬度:HRC 61-65
參照標準 滾動軸承 通用技術(shù)規(guī)則 GB307.3
從零件表面到維氏硬度值為550HV1處的垂直距離。
適用范圍:
---本檢測方法適用于滲碳和碳氮共滲硬化層;并經(jīng)熱處理后,距離表面3倍于淬火硬化層深度處,硬度值小于450HV的零件。對于距離表面3倍于淬火硬化層深度處硬度值高于450HV的鋼件,本測定方式也適用,前提條件是選擇硬度值大于550HV(以25HV為一級)的某一特定值作為界限硬度。
表示方法:
---淬硬層深度用CHD表示,單位為mm。如CHD=0.5mm。
---測定維氏硬度值采用試驗力為9.807N(1kgf)。特殊情況可選用4.903N-9.807N,即硬度界限值可使用550HV1以外的其他值。
深度測定:
1、試樣的制作:一般在最終熱處理后的工件上垂直取樣,并進行必要的研磨拋光(請參考金相試樣的制作)。在樣件的橫截面上進行測定。特殊情況可采用隨爐試樣。
2、 測定方法:在寬度(W)為1.5mm范圍內(nèi)(即測試區(qū)域的寬度),在與零件表面垂直的一條或多條平行線上測定維氏硬度(一般采用兩條)。每兩相鄰壓痕中心的距離(S)應不小于壓痕對角線的2.5倍,按直線方式進行逐點打壓測試。逐次相鄰壓痕中心至零件表面的距離差值(即a2- a1),不應該超過0.1mm。測量壓痕中心至零件表面的距離精度應在±0.25um的范圍內(nèi),而每個硬度壓痕對角線的測量精度應在±0.5um以內(nèi)。試驗力一般采用HV0.1--HV1獲得維氏硬度壓痕,并采用400X以上放大倍數(shù)。
3、 深度確定:根據(jù)測試的兩條(或多條)壓痕走線,確定每條壓痕走線硬度值為550HV處至零件表面的距離,如果兩條線數(shù)值的差小于或等于0.1mm,則取它們的平均值做為淬硬層的深度。如果差值大于0.1mm,則應重新試驗。